严光彬,男,朝鲜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研究员。国家农业部首席专家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一直从事水稻栽培、育种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20余项研究项目,在科研攻关、技术开发、科教兴农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1-1993年,参加的水稻旱育苗营养土育苗技术研究,被专家评为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10月获通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教兴农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伟大战略决策。严光彬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科技扶贫为己任,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农"活动之中。他立足农业,面向农村,心系农民,带新技术下乡,指导到户,率先垂范,克服困难,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加大科技投放量,强化了科教兴农的力度,为效益农业和新技术的推广,做了突出成绩。
该同志在科研工作中,经常深入生产实际,善于以生产实践开发新技术。1990-1997年,针对我省水稻过度开发和干旱引起的水田缺水情况研究出水田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该技术能够节省泡田水70%。插后干的情况下,少减产20%,提高千粒重1--2克。于1997年通过省科委鉴定后,已列入全省"十五"期间水稻节水的骨干技术加以推广。
他还针对吉林省东部山区春播期干旱低温,西部地区春旱少雨难于取得春播玉米一次保全苗早熟高产的矛盾,1992-1999年经过探索性的研究,成功地开发出省种80%,省工10%,一次保全苗,早熟5-7天,增产10--15%的玉米纸钵盘育苗移栽新技术。纸钵育苗盘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952319•5)],并于1999年省科技主持鉴定通过,评为国内领先水平。为吉林省春播玉米高产稳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从1995年开始,根据吉林省水稻生产阶段性过剩,农民收入降低的情况。潜心研究水稻栽培技术、施肥措施、土壤条件及收割时间等技术环节对水稻米质的影响。根据这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已初步探索出适合我省的水稻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
严光彬同志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为后盾,为农业生产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力血。虽然科研工作和事务性工作繁忙,但每年100多天奔波在乡村,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同时每年在科技会议,学校,县、乡、村办班讲课几十次,每次讲课3小时以上,累计讲课几百次,几万人次收益。
由于科技工作和科技兴农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获得:在“三北”地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先进(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外专局1994.9);通化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化市人民政府1996.1);1996年科教兴农先进工作者(省人民政府1997.3)科教兴农先进工作者(省人民政府1999.1);1998年科教兴农先进工作者(通化市人民政府1999.1);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务院1999.4);1999年科教兴农先进工作者(通化市人民政府2000.1);振华、王义锡科技扶贫先进个人(国家科技部2000.10);“九五”期间农业科技先进个人(省人民政府2001.8);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省人民政府2004.12);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农业部2004.12)等。社会兼职:省科技兴边富民专家组成员;省品种审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方稻作科技协会副理事长;省有机农产品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农业部水稻专家组专家(我省只1人);吉林省科技特派员等。